自 2014 年起,中国餐饮连锁行业历经十余年发展,在市场规模、门店数量、连锁化率等多方面呈现出复杂而动态的变化趋势。
一、市场规模与门店数量的起伏
2014 - 2024 年间,中国餐饮行业收入总体呈增长态势。2024 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 5.57 万亿元,同比增长 5.3% ,显示出行业的韧性。但这背后,市场竞争格局已悄然生变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仅 2024 年上半年,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 134.7 万家,注销、吊销量达 105.6 万家,2024 年上半年注销、吊销的餐饮企业数量,已接近去年全年之和(135.9 万家) 。这表明行业虽在增长,但竞争激烈程度加剧,市场处于新旧交替、优胜劣汰的高速更迭期。
在连锁餐饮门店数量方面,头部品牌扩张与部分品牌收缩并存。截至 2024 年底,“餐饮万店俱乐部” 由蜜雪冰城、瑞幸咖啡、华莱士、肯德基、正新鸡排、绝味鸭脖这 6 大品牌领衔,其门店数量同比增长 69.3% ,还有近百个餐饮品牌达到千店规模。与此同时,2024 年国内餐饮领域有超 90 家连锁品牌进行大规模闭店动作,涵盖众多老牌和网红餐饮品牌。如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 2025 年第一季度,餐厅数量连续两个季度减少;太二酸菜鱼门店数量已连续两个季度大幅下滑,累计减少 44 家,降幅 7% 。
二、连锁化率稳步提升
从连锁化进程来看,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稳步上升,从 2020 年的 15% 稳步上升至 2024 年的 22%,并预计在 2025 年进一步提升至 24% 左右。2023 - 2024 年,各细分品类的连锁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。其中,现制饮品的连锁化率从 49% 提升至 52%,提高了 3 个百分点。连锁化发展使得品牌在供应链整合、标准化运营、品牌传播等方面的优势得以凸显,加速市场份额向头部连锁品牌集中。
三、区域布局与市场下沉
近年来,众多餐饮品牌加速向中西部地区及下沉市场布局。红餐大数据显示,2024 年,华北、西北和华中地区的餐饮门店数同比增速均超过 11%,西安、郑州、武汉等中西部城市跻身 2024 年全国新开门店数 TOP15 城市榜单。县域居民消费观念升级,对特色餐饮需求旺盛,再加上县乡镇线下商业氛围浓厚、餐饮创业门槛相对较低,吸引大量从业者。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4 年县域餐饮商家新增数量占全国新商家数量的近三分之一(32.9%),同比增加 3.7 个百分点;营收方面,县域餐饮消费额和订单量同比分别增加了 19.6% 和 24.1%,分别高于同期城市餐饮消费额和订单量增速 6.1 个百分点和 3.9 个百分点 。
四、价格策略与消费趋势转变
消费市场的变化也促使餐饮连锁品牌调整价格策略。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4 年,47.8% 的持续经营餐饮商户降低了人均价位,用户的人均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15.4%,但堂食平均单价同比下降了 10.2% 。随着消费逐渐回归理性,消费者倾向选择简单、舒适的产品和服务,餐饮行业主流价格带下移。例如,正餐赛道 10 年前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带是 90 - 120 元,如今主流价格带在 50 - 60 元;火锅此前主流价格带在 100 - 110 元,现在已下移至 70 元左右;新茶饮主流价格带逐渐从 20 元以上,下降到 10 元及以下 。
总体而言,2014 年至今,中国餐饮连锁行业在扩张与收缩中持续调整,在市场竞争加剧、消费趋势转变的大背景下,连锁化发展成为行业重要特征,且区域布局不断优化,下沉市场潜力巨大。未来,餐饮连锁品牌需在成本控制、产品创新、价格定位以及适应新消费趋势等方面持续发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